“十三五”规划建议全文公布,为中国下一个五年的发展定调。接下来的“十三五”期间,有哪些有望最快推动,哪些最体现改革决心?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和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分别接受了时代周报记者采访。
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时代周报: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你个人最关注的亮点是什么?
曹凤岐:亮点很多,包括绿色发展和创新等新的发展理念。但我对于金融领域的改革尤其注意,特别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五”规划的说明中对于金融监管的阐述比较感兴趣。他提出,一方面,股票市场要进一步地发展,特别是要保护投资者;另一方面,要完善和改革金融监管体系,要减少杠杆、发展股权经济,这些对于今后发展资本市场有很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因为整体来看,我国的股票市场规模还比较小。从股票市场诞生以来,通过IPO才拿到7万亿元资金,但这几年每年货币发行量就有10万亿元。依靠银行贷款、增发货币来解决发展问题是不可取的,所以还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这中间就要特别注意防范风险,包括金融多元化、多层次金融市场所产生的风险。这点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
赵锡军:总体来说,最重要的是确立了下一个五年的总目标,也就是“两个一百年”中的头一个“一百年”的目标。在这之下有两个很具体的硬指标,一个是经济总规模比2010年要翻一番,同时,人均GDP也要翻一番。经济总规模翻一番可能更多的是和自己比,但人均GDP翻一番却显得意义重大,这涉及我们能不能迈过中等收入陷阱这一关。目前,全球将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中,真正意义上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进入到发达国家行列的并不多。所以,这个目标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来,并逐步落实下去是意义重大的。
另外就是人口政策调整,这是大家最关心的,也是非常重要并有战略意义的。这不仅从劳动力的供应、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为下一个五年的发展做了准备,同样也是为了解决2020年以后,第二个“一百年”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劳动力如何安排的问题。这个政策涉及千家万户,同时也关系到后面发展的根本大计。
时代周报:这些亮点大多与改革创新有关,其中“十三五”期间,有望最顺利推进的是什么?
曹凤岐:现在可能比较直接的就是二孩政策,这和经济、人口结构有很大关系,应该在明年就会普遍推行出来。实际上,近30年的一孩政策不仅造成老龄化的问题比较突出,人口结构也发生了一些问题。放开以后,会对教育、文化、妇幼行业的企业和产品会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赵锡军:实际上,改革已经进行了30多年。比较容易改的,能够比较快落实的,基本上都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难改的,属于“硬骨头”,也是属于系统性的改革、制度性的改革、理念的调整。比如说国有资产、国有企业的改革,在“十三五”期间,形成新的国有资产、国有企业的机制就非常具有挑战性。
另外提出要简政放权,要建立负面清单的制度,要到位但不能越位,把握好这个度,让市场主体发挥作用,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等,都非常具有挑战性。
金融监管很难恢复到“大一统”
时代周报: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面,未来五年这项工作会有怎样的进展?
曹凤岐:我估计对于金融监管体系的框架如何构建应该会有一个明确的说法。目前来看,对于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体系,将三会合并是没有什么争论的。争论就在于是恢复到“大一统”,全部由央行来做,还是我建议的一行一会制度,这个还没有定论。我个人认为,就目前中国的这种状况来看,很难恢复到“大一统”。因为在资本市场发展起来以后,尤其是在银行业务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央行已经把监管职能全部分到三会去了。如果把这些具体的监管收归回央行,会形成一个非常庞大的监管系统,央行未必能监管得过来。同时,作为部级单位的三会被取消也会形成很大的影响。
赵锡军:金融方面的改革从目标来讲,已经非常清楚。其中包含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汇率制度的改革、资本账户的开放、人民币的国际化,还有怎样形成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金融资源配置机制,怎样让金融更高效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化解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同时,怎样通过监管方面的努力和完善,来尽可能地守住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问题。所以说,金融领域的改革不是简单的监管的变化。改革的新定位就是让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的配置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服务好实体经济,监管改革要能够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就是目标。至于什么形式,什么动作能够实现这一点,要进行更好的设计安排。
时代周报:提到为实体经济服务,“十二五”期间面临最多困难的其中一个群体是传统制造企业。“十三五”期间,他们如何能谨慎地完成转型?
赵锡军:应该说,如果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是通过政府力量大量配置资源,形成发展的动力促进经济增长的话,那么,在新的发展阶段,将不再简单地依靠政府作用来配置资源,而要更好地通过市场机制,必然需要优胜劣汰机制。通过竞争机制来形成更有竞争力、更具可持续性的企业。这是所有企业家、市场经济的主体都应该明白的。
当然,怎样形成让市场主体能够公平竞争的环境,是政府要考虑的。所以,规范市场运行、营造良好的民商环境、政府简政放权、推进负面清单制度、进行财税体制的改革、进行金融改革,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
但对于企业家而言,实际上没有统一的规则,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方方面面的经验。我们要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个理念本身就是让每一个企业家,每一个市场经济主体找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路,而不是让政府、学者规定他们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