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顶峰,但是也到了一个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就是“十三五”规划期的五年。这个阶段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十分重要,其不仅仅关系到两个百年中的第一个百年目标能否实现,而且关系到更长远的中国未来的走向。
按照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十三五”期间仍有相当长时期仍处于这样的“三期叠加”的困境当中,而且全球经济复苏亦波诡云谲。但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仍没有变,转变的是发展方式——制造业从粗放增长到集约增长的升级发展和从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到消费与投资协调拉动的转换,而不是经济增长的方向。产业变革风起云涌,中国经济金融和全球融合越来越深,几家欢喜几家愁,这正是我们看到转型期中国经济的图景。
如果能挺这个时期,实现新旧增长动力的换挡,那么中国经济将会在“十三五”中后期迎来相当光明的未来,同时能为全球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十三五”规划为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蓝图,也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本专题从宏观经济、改革、环保等多方面展望未来五年。
“6.5%还是一个中高速的增速,要维持这样的中高速增长的话,投资还要维持在一定的高位”,章俊说。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2日召开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
该会将审议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以此为基础制订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将在明年两会期间同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一起,由全国人大审议。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确定的五年规划,即2016年到2020年的“十三五”规划,涉及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完成,这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之时的目标。
此前,中共十八大已确定到2020年GDP(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番的目标。不过,考虑到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原先主要以投资、出口、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将逐步转向以消费、服务业为主,科技和创新驱动作用进一步强化,受此影响,就业、环保、科技等指标在“十三五”时期上调,将成为定局。
另一方面,作为国民经济的另一大重要指标,收入增速目标的确定更为引人注目,如果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实现翻番目标,“十三五”居民收入增速或将高于经济增速。
这一系列指标的确定,将构成“十三五”冲刺百年目标的清晰路线图谱。
收入增速目标或高于经济增速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具体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2020年GDP(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番。
此前2011-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8%,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分年度看,2011年比上年增长9.5%, 2012、2013年均增长7.7%,2014年增长7.3%,2015年上半年增长7.0%。
如果2015年GDP增速为7%,按此测算,2020年要实现GDP比2010年翻番,只需要2016年到2020年年均增长6.5%,这符合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特征。
而从另一个翻番目标——收入增速来看,如果未来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比2010年翻番,2016年到2020年(“十三五”)年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要达到7%,也就是说,未来居民收入增速或将高于经济增速。
对此,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认为,如果做好收入分配改革,“十三五”时期实际年均城乡居民收入可能会高于GDP增速,那么在GDP年均6.5%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年均实际城乡居民收入7%或以上的目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讨论“十三五”规划的建议,该建议不会公布“十三五”具体的年均经济增速目标,但是对于经济与收入增长会给出定论。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章俊认为,由于劳动力总量出现了持续下降,中国目前的潜在经济增速(资源能源人口等条件确定的经济增速)可能在7%左右。
但是现在每年维持7%的增速需要出强刺激政策,而且有很大的副作用, 根据潜在经济增速来定目标的话,“十三五”经济增速应该在6.5%左右。
“6.5%还是一个中高速的增速,要维持这样的中高速增长的话,投资还要维持在一定的高位”,他说。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则认为,“十三五”可以设定经济增速为7%,和“十二五”一样,设定在6.5%到7%都可以,即便是6.5%也能够实现2020年翻番的目标。
就业等指标将继续上调
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丽宾指出,“十三五”与“十二五”很大的区别在于,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更多会依靠服务业,而服务业可以快速拉动就业。
因此在创业带动就业和三产带动就业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十三五”时期就业总量问题不会太突出,结构性问题需要重视。
“‘十三五’时期确定的经济速度不会高于“十二五”,但是服务业就业能快速增长。因为有服务业拉动,‘十三五’就业压力不会很严峻”李迅雷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2014年服务业占经济比重达到了48.2%,今年上半年达到了49.5%,大大超过了“十二五”末(2015年)需要达到47%的目标。同时,国内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也在提升。
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的贡献率为60%,这大大超出了资本形成总额(通常说的投资)对经济35.7%的贡献率。此前国内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率曾一度达到90%。
同样,也是因为服务业快速发展,导致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也大大超出了预期。在经济持续放缓的情况下,每年的新增就业岗位持续增加。2010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为1168万人,2011年至2014年分别达到1221万人、1266万人、1310万人、1322万人。
为此,国家将“十二五”城镇年均新增900万就业岗位的目标进行了上调,今年为1000万岗位。相应地,国家“十三五”规划,势必也将对城镇年均新增就业岗位指标进行上调。
此前有专家也透露,“十二五”时期,因为服务业比重提前实现目标,“十三五”服务业目标也将大幅上调。
同时,在创新驱动的动能转换下,科技、环保等相关指标,也会有所提高。
经济结构调整是主线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认为,“十三五”时期可以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同时兼顾稳增长、防风险。
当下来看,结构调整是经济工作的主旋律,但与传统工业领域产能过剩不同的是,文化、养老、旅游、健康等产业表现出明显的供给不足。
而如果以结构调整为主,而不是以稳增长为主,过去很多扩大支出的政策需要调整,这会造成地方缺乏配套资金,投资将继续萎缩。
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目前投资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特别是房地产增速仍在下滑。
比如今年1-8月投资增速为10.9%,相比去年同期的16.5%,每月累计增速下降0.5个百分点。而房地产投资增速1-8月为3.5%,相比去年同期的13.2%,去年全年的10.5%,每月增速下降约1个百分点。
李迅雷认为,“十三五”时期要保持GDP中高速增长的话,仍离不开投资,但是也需要新的动力。比如过去靠食品、服装消费或房地产投资拉动,将来可能靠文化娱乐,医疗健康等行业的投资和消费增长来拉动。
章俊认为,下一步经济增长可以更多地依靠新兴产业,比如互联网行业等。同时通过提高科技发展水平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作为传统意义上中国经济的另一驾“马车”,“十三五”外贸也要有所变化,即需要主动地去建立双边和多边的自由贸易区,推动中国经济纵深开放。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可能是一个封闭的经济体,肯定要融入国际,而且不光是依靠内需,还要更重视进口,以前是资本的输入,以后更多是资本输出,”章俊说,“GNP(国民生产总值)指标要更加重视。”
所谓GNP,即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其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包含了中国企业在海外创造的产品和服务价值,这也是国际流行的一个标准。
10月12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时提出,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中国发展不断提供强大动力和有效保障。
一些专家对此认为,中国企业应该尽快“走出去”,利用好国际市场,把目前的过剩产能消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