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发布时间:2015-12-04 浏览次数:1979
【新闻来源: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多地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我国金融改革有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是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解决好金融供给与需求间存在的错配现象。当前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足,资金面日趋充裕,但实体经济“缺血”现象依然存在,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依然突出。在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服务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金融机构网点少,取款难、贷款难、担保难等问题存在,农民难以享受到充分的金融服务。
为此,去年5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深化金融改革,用调结构的办法,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前不久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近年来,央行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正向激励,多次实施定向降准。例如,10月24日在降息与降准的同时,对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符合标准的金融机构额外降准0.5个百分点。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还需要在改革与创新中寻求突破。此次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坚持突出特色、重点推进,选择一批条件成熟的地区分类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可为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积累经验,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其中,建设浙江省台州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在吉林省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
台州市自2012年12月设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以来,初步建立了以民营经济为主导、小微企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加快小微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建设,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台州已设立此类专营机构180家,其中2014年新增65家。根据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台州将通过发展专营化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服务新模式、支持小微企业在境内外直接融资、完善信用体系等举措,探索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这些做法有助于拓展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满足率与满意率,优化地方金融生态环境。
根据此次会议部署,将在吉林省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围绕分散现代农业规模经营风险、盘活农村产权,对农村金融组织、供应链金融服务、扩大农业贷款抵质押担保物范围、优化农业保险产品等进行探索。此外,会议还通过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市大兴区、天津市蓟县等试点县(市、区)暂时调整实施物权法、担保法有关规定的决定草案,为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提供法律保障。这些举措将“盘活”农村与农民资产,为其更好获得金融服务创造条件。推动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有助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村民生持续改善。
浙江台州是小微企业发展活跃的地区,吉林是农业大省,选择这两个地区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形成可复制的经验,为全面深化金融改革探路。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通过改革创新把金融“活水”输送到小微企业,可以提高企业效益,扶持与培育“小巨人”。解决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融资难、融资贵,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将增加金融的有效供给,从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转型升级。
在金融改革创新试点中,金融机构应该大有作为,盘活与释放更多金融资源,改进服务方式,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益。当前银行业已告别盈利高增长时代,发展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也有利于银行自身改善收入结构,实现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