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年谈“‘科学堵漏,铁腕堵漏’的6大关键点”
发布时间:2022-08-09    浏览次数:2689


有一位企业家多次讲过:“企业永远是一个大漏勺,堵得慢漏得多,堵得快漏得少,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堵漏。”


利润会很容易漏掉。贯彻企业文化理念,把“制度、流程、执行力”作为管理之要,从这个角度讲也就是“堵漏”。“利润是企业的命脉”要求我们从上到下形成一个“全员堵漏”的企业文化,做好“两个凡是”,“凡是花钱的地方全部设卡,凡是挣钱的地方都有指标”。


堵漏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里面有大量的、复杂的细节问题。我们要从上到下发动“全员堵漏”,要制定一个科学的、配套的、严密的“科学堵漏,铁腕堵漏”的一揽子方案,找出并解决一批“大漏洞”“小漏点”。具体来说,有以下6个关键点。


关键点1

用人问题


“堵漏”实际上就是解决人的问题。我曾经说过“水面看似风平浪静,水下实际波涛汹涌”。这个“波涛汹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当然是人,成事在人,败事也在人。一个企业出问题往往出在内部,主要是主管以上的各级管理者,“里应外合”坏大事。纵观济南市乃至全国不少企业衰败的原因,市场竞争的外部因素往往排在第二位,第一位的原因是出在企业内部,是自己把自己搞垮的。内部管理、跑冒滴漏、部分管理人员权钱交易和人情关系交易等等,这些都是内因。这里有一点应该特别注意,外部的竞争往往是在明处,内部管理、跑冒滴漏中的一部分问题是隐藏在暗处,暗处的问题比明处的问题更可怕,更难解决。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会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科学、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是一个重要的系统工程,就好比一个企业的血液循环,血液循环不畅通,正常运转就会受阻甚至停止。能否选对人、用对人关系到一个单位或部门的工作力度和结果,关系到“老大难”问题和薄弱环节的解决,关系到“堵漏”和某些混乱角落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人的积极性的调动、发挥和人才的去留,也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


重点岗位的人员,特别是各个团队的“队长”很重要。队长素质高团队就能带好,事就能干好;队长是个坏人就会坏事。我们要进一步通过“树标杆,找差距”,研究科学有效的办法,完善我们的选人用人机制。


1.用科学有效的办法,进一步发现和使用较真、执着、愤青的干部。这样的干部表面看起来不看某些领导脸色行事,不够精明、不够圆滑、不够灵活,有的还不够健谈,但往往认真、踏实,有勇气、有魄力。捍卫企业文化理念、捍卫企业利益、捍卫公平公正,需要更多的“忠诚、正直、廉洁、诚信”的优秀干部和员工,这和治国安邦需要一批忠臣和良将是一样的。有些麻烦问题、“老大难”问题、得罪人的问题的解决,有了制度和流程,没有较真、刚正不阿甚至有些“愤青”的干部和员工也不一定能解决得了。


2.从上到下各级管理人员的轮岗、交流应该科学化、常态化,这里包括工作需要的调整、正常的轮岗交流、对部分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和干部本身其他原因的调整。同时,要有一个重点岗位的人员科学的轮换机制,特别是对已经出问题或怀疑有问题的部门和岗位,不能再听之任之,应该果断、大胆地进行调整。即使没有什么事情发生,也应该对容易出问题的重点岗位有一个正常而科学的岗位轮换。当然,调整必须是科学的,有根据、有目的的,而不是盲目和随意的。


3.要统一对“是人情面子重要,还是企业利益和干部职责重要”的认识,中高层管理者要树立一个理念:会堵漏的管理者最后的结果就是企业和个人双赢,反之则是双输。


关键点2

科学的流程和严密的监管问题


华联的店训“不受贿赂,不说假话,不搞诡计”是有针对性的。“受贿赂,讲关系,说假话,搞诡计”是一个企业和一个人成功的大忌,它会使一个企业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毁掉一个企业;同时,也会毁掉一部分干部,使一部分干部因小失大,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失去企业和员工的信任,最终的结果往往是被解职、降职甚至受到法律制裁。如果看不到少数管理人员的私心杂念,看不到因为私心杂念对我们的合作伙伴和员工的不公正、不平等,看不到在腐败和人情关系方面的个别丑恶现象,不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任其发展下去,使受害者长期投诉无门,“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歪风邪气就会占上风(歪风邪气的蔓延比树立正气要快得多),“公正透明,公平竞争”的文化理念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我们在管理层次上就无法与国际接轨。


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反腐败,特别是反人情关系,防止人情关系左右我们经营管理服务和日常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也就是说,我们的眼珠子要紧紧盯在权和钱交易、权和人情交易上。现在看来,老国企的部分弊端并没有完全解决。


“不受贿赂,不说假话,不搞诡计”的“三不”店训是处理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的根本原则,是处理人情关系的根本原则,是做好工作、解决“老大难、不到位、重复犯”问题的根本原则,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根本原则,是一个干部能不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基础准则,也是做好“堵漏”的根本保证。


“堵漏”,要用科学的方法来堵漏,做事规范透明是最好的堵漏方法。节支、堵漏必须建立在企业文化理念、标准化管理的前提之下。贯彻企业文化理念,把“制度、流程、执行力”作为管理之要,从这个角度讲也就是“堵漏”。在违背文化理念的要求、降低标准的情况下消极地搞节支、堵漏是不行的,是无能的表现。节支、堵漏应该用积极的办法、创新的办法、科学的办法,文化理念和标准化管理的要求不降低,又能解决内盗、外盗及里应外合、内外勾结等情况的堵漏问题,达到节约、堵漏的目标。


堵塞跑、冒、滴、漏很重要的就是要和标准化管理、透明化运作结合起来。我们要从重点问题、重要环节、关键岗位方面很好地反思一下我们的堵漏问题。反思出现的问题,重新审视我们工作的流程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对可能出现漏洞特别是严重漏洞、对企业经济和信誉造成较大损失的问题、环节、岗位进行认真排查。例如有部分岗位员工的私人用包就是不能带进工作现场,这绝不是人情味不人情味的问题,是一种必须的规范,如果连这个决心都不敢下,堵漏只能是一句空话。


进一步研究科学的现代化监控手段,下功夫研究好“科学、严密”四个字。能利用现代化设备的要充分利用,尤其要在漏洞较大及重点门店中进一步推广安全监控系统,特别要注意安全监控设备、系统是否真正“管用”“有用”;对于监控不到、流程漏洞大的死角要进行重点排查,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从监管的角度进一步完善标准化管理。


总之,堵漏必须要有科学严密的流程和无情的监管机制,流程和监管必须与国际一流水平接轨。


关键点3

要和“两个凡是”相结合


我们反复讲“凡是花钱的地方全部设卡,凡是挣钱的地方都有指标”,这个口号不但没有过时,反而应该不断强调,应该落实得更加到位,要死死抓住收入和支出两个关口不放。“两个凡是”的核心是“定额管理”。不管是花钱的地方,还是挣钱的地方,都有计划、有定额,并且这个定额“刚性”很强,不能轻易改变或变相改变它。


在以增收节支和“两个凡是”为主要内容的堵漏方面,我们这些年通过严格的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及其他有效控制措施,从上到下解决了不少大的问题和细节问题,但某些环节的跑、冒、滴、漏依然存在,还有死角、短板和空白点。这些死角、短板和空白点很可能就在我们身边,每天或时常在发生,我们因为熟视无睹而习以为常,因而似乎眼睛失明而看不到。这些死角、短板和空白点从堵漏的角度讲其实很重要,解决几个就会有大的收获。


我们面临的成本增加和影响利润的因素是大量的,要研究出如何用“倒推硬逼”的办法增加收入和消化各种成本,以达成目标利润。在锁定目标利润的情况下,可以用“倒推硬逼”的办法分项测算收入和成本部分的各个数字。例如:按年度计划锁定利润完成额倒推相关数字;按和去年持平的利润数倒推相关数字;按比同期增加或降低一定幅度的利润倒推各项数字。在倒推出各项数字的同时,应该有一个相关的文字说明,形成一个“利润测算报告”。根据报告应该锁定一个目标利润,然后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再次算账,研究增收的因素和措施,研究节支和堵漏的项目和措施,签订新一轮合同时把各种因素和欲达成的目标考虑进去,采取以上方法实施“硬逼”。如果这个账算不明白,那利润就形成了完成多少是多少。


要反复评估算好账,数字要务必搞准,对数字的预测也要务必搞准,或大体上准,否则也会做出错误的判断,搞数字分析必须有科学、认真的态度。错误的数字会做出错误的决策,这是很要命的事。总之,赔要赔得明白、赔得值,赚要赚得清楚。


关键点4

管用的考核问题,要和绩效考核、干部的业绩紧密结合起来


“堵漏”是中高层管理人员一项必不可少的岗位职责,必须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考核的标准就是“科学堵漏,铁腕堵漏”的业绩。例如寻找到了什么解决根本问题的方法进行堵漏,为企业节约费用和成本?这个数字是多少?这个数字最能说明业绩。一个干部是不是真能干事,是不是有真本事,还得用事实来说话。


各级管理干部对存在的问题不能再无动于衷,应该真正有所作为。要敢于深入挖掘本单位、本部门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而不是隐瞒、护短。在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暴露本部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得到圆满解决的案例,在绩效考核时不但不应扣分,还应该大力提倡和加分。


特别强调的是,新时期企业的“调整、创新、挖潜”,各类薄弱环节是“潜力股”,用强力手段抓好影响全局的潜力大店、潜力部门、潜力大项、漏洞大项、隐蔽角落,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如便利店,例如各种影响经营业绩和引起顾客抱怨的桎梏,例如和各类供应商、合作伙伴方面的各种问题和漏洞,例如某些岗位因为人的因素出现的不足和漏洞,例如某些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发现和掌握而又非常混乱的角落……这些都需要责任落实到部门、到人,要有对症下药的大动作。


贯彻“堵漏”的根本保证是“考核监督”。具体的、系统的考核监督方案,加上督查人员“对事不对人”的、近乎无情的考核监督,给企业带来的是显著的经济效益。我们要建立“堵漏”的问责机制,由一个部门牵头,每年上半年找出并明确问责内容,落实好责任人,下半年开始考核,年底对完不成任务的责任人进行问责,和绩效考核(包括“年末-年初=成绩”的考核)挂起钩来。


要和挖潜、寻找新的增长点以及培育亮点结合起来


关键点5

要和挖潜、寻找新的增长点以及培育亮点结合起来


案例石头�沙子�水


有一位商人想做很多事情,但既感到力不从心,又感到只做现在规模有限的生意获利太少,因此,对何以多获利郁积于心,难以排解。于是他找到一名高僧请教。高僧明白了他的困惑后,拿来一个钵盆(古代盛放饭菜的容器),让商人往里面装石头。装满后,高僧问商人:“还能再装吗?”商人回答说不能装了。高僧让商人往钵盆里装沙子,结果,又装进了好多沙子。装满后,高僧问商人:“还能再装吗?”商人回答说不能装了。高僧让商人再往钵盆里装水,自然又装进了很多水。商人见状顿悟,心胸豁然开朗!


以上这则故事具体到我们的商业经营,就有一个靠扩大规模来增加销售额、提高效益和靠现有规模挖潜来增加销售额、提高效益的问题。


我们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如果把我们华联集团几十万平方米的经营场所当作一个大的钵盆,这个钵盆里面到底装了多少石头、沙子和水?这值得我们深思。


从目前的经济指标和经营面积、规模的比例来分析,无论是华联自己内部纵向对比还是和某些优秀的同行横向对比,只能说石头已经装满,沙子装了一部分,水还没有开始装。也就是说,我们在经营管理方面增收节支、提高效益的潜力还很大,我们首先应该把现有的规模做足、做好。


“石头已经装满,沙子装了一部分,水还没有开始装”是我们面临的现实,我们必须承认这种现实。承认了这种现实,从上到下,首先从我们每一个人开始,从自己所从事的本职工作开始,积极寻找强化管理、提高效益的潜力和措施,我们的事业才会大有希望。


企业效益犹如往钵盆里装东西,潜力无穷,“挖潜”就是解决目前赔钱的、发展趋势不好的品牌和某些短板、薄弱环节,需要每一个人的竭尽全力。目前,每个人的潜力都没有完全挖掘出来,如果每个人都能加把劲,找潜力、挖潜力,把“沙子”装满,并争取多装一些“水”,我们的“堵漏”工程,我们效益的提升,都会有可观的效果。


寻找新的效益增长点是一种“创新”,是一篇大文章、一个大题目,要下功夫做好。现在靠拓展、开店打造品牌的希望不大,从采购、营运等方面如何挖潜,老店如何寻找新的增长点,如何调整结构、不断创新,培育新的亮点,这才是最重要的。


寻找新增长点、培育新亮点的三种方式:一是调整品牌结构,继续挖掘面积资源,该压缩面积的要压缩,该扩大面积的要扩大;二是继续寻找、挖掘新的经营面积资源,以创造新的效益增长点,采购方面要继续保持这种创新力;三是继续寻找、挖掘毛利过低、坪效过低、效益过低等不合理的品牌,以及相关的不合理的经营政策。


目前我们各个方面的潜力仍然很大,要在增收(包括现有和新的增长点,新的增长点里面也有重点)、堵漏等方面做好综合评估,不能片面化,要从堵漏的角度进一步提升。


关键点6

要和关注异常结合起来


异常就是非正常,就是弱项,就是“破窗”,就是短板,就是漏洞。关注异常就是关注企业在经营、管理、服务、安全等各个环节、各个角落的非正常情况、不符合常规或打破常规的情况。这里要注意,是“各个环节、各个角落”,也就是指几乎所有的管理者和所有岗位的人员。


一个管理者的重要职责就是保持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而保持正常运转的方法恰恰是要关注非正常也就是异常的环节。管理者要学会关注异常、解决异常问题。


学会“关注异常”非常重要,这是很重要的管理艺术,是一个管理者必须到位的责任,这个责任重于泰山。非正常、非常规的情况轻了会影响各个环节、各个角落,也包括一件事情的正常运转,造成运转不畅。还有更重要的:一是会使企业在各种经营活动中遭受损失甚至重大的损失;二是引起各种各样的顾客抱怨和企业形象受损;三是引起各类事故甚至是重大安全事故。


“关注异常”要注意三点。第一,按可比口径各类数字的非正常变化,这个比较有说服力。第二,标准化管理,也就是制度和流程。违反制度和流程的事,就是异常,就是非正常,应该密切关注。第三,“关注异常”不仅要关注事,还要关注人。非正常的事是由非正常的人做出来的,关注人、用对人甚至比关注非正常的事还要重要。


对一些异常情况,一些数字的异常变化必须有一个公开透明的解释,让大家知道这种异常变化的理由是正常还是非正常。这包括对供应商、各类合作伙伴等经营活动,也包括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运作,也包括选人用人,不搞公开透明的人也属于异常,同样应该受到密切关注。


管理者不但要关注正常,更重要的是关注异常。一个管理者只关注正常,对自己负责工作的异常情况熟视无睹,对异常情况、异常数字不能及时发现特别是长时间不能发现,就是大事糊涂、就是混日子、就是失职。我们要及时发现一些异常情况的变化,眼睛要明,耳朵要灵,“吕端大事不糊涂”,研究问题“追根究底”,进而“抓住不放,一抓到底”,避免“冷水煮青蛙”现象的出现。在看似正常中寻找异常,在关注异常中发现问题,不断创新,持续改进,这是一个称职管理者的重要工作方法。


总之,堵漏要找准漏点,必须用“组合拳”,一揽子方案要科学、严密,要可行、要管用、要百分之百地到位,而不是百分之九十,甚至百分之九十九都不行。


来源:济南华联集团